当前用户:【访客    身份:【来宾】  【登录】  网站首页     

职业本科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逻辑向度



徐巧云

文章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年第17期。徐巧云. 职业本科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逻辑向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4, (17): 55-61.

作者简介:徐巧云,教育学博士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摘要:“双高”建设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推动了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为专业群与学科建设的协同与融合提供了可能。建设一流职业本科的关键是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职业本科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本质上是相互依存、互相支撑、协调发展的关系,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反哺学科建设。梳理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发现由于思想认识偏差、建设目标错位、组织管理脱节等原因,我国高职院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两张皮”现象较为突出。为实现“双高”建设战略目标,职业本科应树立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理念,融合内生动力、成立统筹管理部门,建立科学评价机制以推动学科专业协同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高”建设职业本科学科专业一体化管理体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入推进,我国政府颁布了多项政策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2018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提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近年来,相继颁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及《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对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2022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部署“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推动了职业本科教育的稳步发展。

作为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自身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当前,职业本科教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重点议题,职业本科教育的内涵不仅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规格、层次方面,还体现在学科、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等层面。为助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势必需要理清职业本科的基本理论与应有之义,如职业本科教育的专业和学科属于何种关系及其内在联系等。目前,学界关于职业本科教育的学科建设形态主要持三种观点,即技术学科论、职业学科论、交叉学科论。三种形态之间有交叉、重叠,且学科内涵越丰富、水平越高,其形态也越多,所承载的大学职能也越多、越重。

学科是一种知识体系的组织逻辑,是大学的载体。职业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等教育的普遍特征,同时也兼具特殊性。职业本科先有专业,其目的是培养面向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而后由于技术知识理论程度的不断增加,以及企业对技术知识积累重要性的重视,导致大量职业的专业性发展,由此衍生出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特色鲜明的职业本科教育,不仅要优化专业发展规划,同时要对标本科教育要求,着力凸显自身的学术性,加强学科建设以实现职业本科教育内涵的提升,逐步提升职业本科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和影响力,从而增强职业本科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当前,“双高计划”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为实现一流职业本科与未来更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创新学科专业组织模式势在必行,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促进二者的协同共生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

二、职业本科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十四五”期间,教育部将遴选建设10所左右高水平职业本科教育示范学校,持续推进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本科院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目的正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提高职业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满足市场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以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要。

(一)提升职业本科办学水平的关键

学科、专业的建设情况涉及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源”与“流”的关系,学科建设起着奠基作用,专业建设依托于学科建设,二者不可分割。然而现实中,重专业(群)发展、轻学科建设的现象较为普遍,加之长期受传统职业教育理念的影响,学科建设被忽视,导致学科与专业建设“两张皮”、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脱节,影响了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水平。“双高计划”背景下,在重点发展高质量专业(群)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科建设的基础作用,应加快发展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学科的发展可为专业建设提供更加雄厚的教学资源、专业师资、学术团队和科研成果等,从而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提升专业品质,培养更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学科与专业之间具有天然的知识链关系,彼此互为支撑、互相促进。因此,推动职业本科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协同发展,是提高职业本科教育办学水平以及“应用学术”水平的关键。

(二)优化职业本科教学模式的现实需要

“双高计划”是我国为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的重大决策建设工程,职业本科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彰显职业本科的应用性与学术性。大学具有培养人才的职能,不同类型的大学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上有所区别。教学研究型大学强调培养具有研究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重视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与科研院所的研究性教学、教学型大学的应用型教学不同,职业本科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于学科建设倾向于学术研究的凝练,而专业建设侧重于满足社会需求的发展,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既遵循了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同时也顺应了社会发展对不同时代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的要求。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有助于改变“重理论、轻实践”或“重实践、轻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成熟的学科建设为专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研究水平,同时也有利于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增强师生互动,将教学与科研相融合,从而优化职业本科教学模式。职业本科教学模式的变革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关系到“双高计划”建设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实现。

(三)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提“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2019年,“双高计划”正式提出并实施,旨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这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同年,《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颁布,进一步深化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明确强调“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让更多有志青年成长为能工巧匠”。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应用性强、技术技能性强、职业针对性强的鲜明特点,故职业本科教育应站在人才培养层次和社会需求的高度,审视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体系,厘清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的逻辑关系。将职业本科学科建设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现实需要相结合,同时将这些需要落实于专业发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层面,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论方面的成长,同时有利于学生将学所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专业实践反哺其学科知识,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反思与创新,以提升其核心素养和综合竞争力。

(四)促进职业本科教学科研融合的内生动力

自中世纪正规大学产生以来,科研与教学逐渐成为大学重要的职能。传统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以规模、空间扩张为主要特征,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正从外延式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更加注重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内涵式发展对大学的教学与科研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开设的课程往往以科研成果为基础,成熟的科研成果可以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将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扩充课堂教学的知识信息,引领学生深入讨论思考,此举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参与研究、独立思考的能力。科研与教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整体,科学研究的深入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为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奠定基础。由于受高校管理方式和评价机制的影响,高校教学科研“两张皮”现象普遍存在,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可以有效解决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科研相脱节的问题。

三、职业本科视域下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要义

学科与专业是大学的基础,大学是学科、专业发展的载体。为了加快促进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理清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内在关系尤为重要。

(一)学科与专业的内涵外延

关于学科的概念,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理解。其中影响力较为广泛的有美国著名学者伯顿·克拉克的观点,他在《高等教育新论》中指出,学科是知识形态和组织形态的统一。孙绵涛教授将学科的内涵作了补充,认为学科是知识形态、活动形态和组织形态的统一体。周光礼强调学科是大学的细胞,在大学组织当中,学科主要表现为研究平台、教学科目、学术团队、规训制度、学科文化。学科建设是一项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系统工程,包括学科目标的确立、专业方向的规划、学术团队的组建、课程体系的建构等。综上,学科建设实则是以学校发展为宗旨,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服务社会为目标,组织高校师资团队与学术队伍、搭建学科平台进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的过程。

关于专业也有着不同的解释,《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较为相似,都是依据社会所需划分的。周川将专业的内涵划分为广义、狭义和特指之义。广义与狭义的专业之分主要在于职业的划分范围,前者指任意一种职业,后者指某些较为高级或者复杂的职业,而特指的专业则是指高等学校所设置的基本教育组织形式。有研究从专业社会学的视角提出专业是专业性职业,每个专业都有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由此来看,专业的设置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主要依据,专业建设是以相应的学科为基础的,围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层次,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统筹专业管理模式、优化学生培养计划、改革课程和教材、创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等,不断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过程。

(二)学科与专业的内在关系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高校发展的重点工作,二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首先,二者内涵不同,发展主体则有所侧重。其次,从建设目标和侧重点看,学科建设以形成创新型研究成果和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侧重于学科方向的凝练,学术队伍的优化以及研究基地的建设等;而专业建设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人才为主要目标,侧重于专业结构的调整、课程教学知识的更新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等;从组织与管理看,学科建设以学术管理为主,行政管理为辅;而专业建设具有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并重的特点;从评价模式看,学科建设评价着重于考评权威的、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如国家级课题、国际国内权威期刊等;专业建设的评价落脚于学生的培养质量,是否适应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需。

尽管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在内涵、特点、管理及评价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二者实质上是互相依存、共生发展的,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专业是共生共进的生态共同体。学科建设的本质是以追求知识创造为价值导向的,专业建设的本质则是以人才培养为价值导向的。对于高校而言,学术组织以学科的研究范式为指导,致力于知识创造与人才培养,这也决定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不可分割的本质联系。冯向东教授认为“学科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这是高等教育的一条基本原理。”学科建设拥有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和科研成果、实验基地,而这些资源可以共享,为专业建设提供指导,有利于专业建设内容与方法的更新与发展。另外,专业建设有着实践检验作用,可以推进学科研究的发展。一方面,专业建设是培养研究生的重要基地;另一方面,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等的建设与完善可以推动学科研究的深入,专业建设将学科研究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这个过程也促进了学科成果的系统化与知识化。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共同致力于人的培养。不同的是学科建设侧重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专业建设侧重“理论—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二者目的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此外,学科建设的师资队伍、科研团队以及学术带头人是一流大学的核心力量,同时他们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核心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推动专业建设的发展。可见,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职业本科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然遵循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由于职业教育发展具有职业性特征,所以,职业本科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旨在通过技术应用学科的发展深化产业技术产学研合作、培养师资队伍,引领职业本科专业建设,引进先进技术更新教学内容和标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回馈人力资本支撑产业技术创新服务。

四、职业本科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的研究活动主要是以改良生产工艺以获取专利或者开展教学研究以改善教学为主,并不是以系统的知识产出为目的,学术性是不足的。职业本科教育的学术性欠缺,体现了职业本科学科建设不足以及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尚未实现融合发展等问题。

(一)认识存在偏差

职业本科跨越式发展的瓶颈,首要表现为一些高校对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体系。长期以来,人们对学科与专业建设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如夸大学科与专业的区别,认为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对独立,学科建设就是专门搞科研,专业建设主要就是教学实践;有的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混为一谈,认为课堂教学就是科学研究,甚至认为科研是教学的补充,忽视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区别,在建设过程中极易引发趋同化与一刀切的系列问题。追究其深层原因是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观念不科学、不准确,必然导致行动的偏差。此外,“由于长期不谈学科只建专业,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院校不仅实体空间已被专业完全占据,而且观念空间同样如此,不少高职院校对学科建设仍然持抵触态度。”概而言之,高职院校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思考,对其重要意义缺乏认识,导致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重教轻研,割裂了二者的联系,造成建设与管理的失衡及其竞争力的削弱。

(二)建设目标错位

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在目标上存在错位或被割裂的现象:如在引进师资和购置图书、实验设备方面,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很少考虑彼此的共同需求,存在低效能的重复建设问题。由于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目标有所区别,学科建设强调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术队伍、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组织学术团队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学科的质量和声誉、加强研究基地建设,打造优势特色学科等,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和通识性特征;而专业建设强调培养目标的设定、专业结构的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专业建设更多地是面向产业、服务产业发展,呈现出实用性、技能性和针对性特征。当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功能性和创新性依然不足,“高职教师开展科研工作重视论文和项目等理论成果,缺乏应用科研的意识与能力,加之很多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普遍缺乏对接行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由于缺乏完善的科研平台与科研组织机制,高职教师之间无法形成紧密协同的科研共同体”,难以推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融通,从而导致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目标的错位。

(三)组织管理脱节

大学组织具有学术自由性和学术受控性对立统一的双重属性,这一属性必然影响高校内部组织管理的取向。从我国高校内部组织管理结构来看,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具有不同的管理体制。学科建设主要由研究生院、学科办负责,属于科研系统;而专业建设主要由教研中心、教研室负责,属于教学系统,形成了分工明确、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由于二者的管理体制不同,在建设过程中缺少统一规划和沟通协调,由不同部门和人员进行规划、设计、建设与评估,导致教学与科研在建设、管理方面脱节,造成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两张皮”的现象。在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管理实践中,常伴随二者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的管理痼疾外,还有评价体系的不健全与不完善,如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等问题,无形之中也会造成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逐渐分离。

五、职业本科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逻辑向度

针对当前职业本科学科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应立足当前高职教育专业学科生态位缺失这一现实问题,树立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教育理念,融合多方动力,从理念、建设、管理、评价等方面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一)树立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教育理念

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实现“双高计划”建设的理论先导,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因素。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发展,二者在本质上是协同、共生的关系,只有从教育理念层面树立融合、共生的观念,才能够有效推进其共同发展。高校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并重的理念,通过政策与制度创新推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互贯通、融为一体,形成科学高效的互动机制,将学科资源转化为专业教学资源。学科与专业建设相统一的理念源于德国的“洪堡模式”,延续发展至今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双高计划”背景下,该理念更是现代大学走向世界一流职业大学的有益经验。面对现实中学科专业“两张皮”现象,职业本科院校应结合“双高计划”建设的时代背景,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战略高度,树立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教育理念,打好学科根基,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促进二者的优势互补与均衡发展。通过借鉴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普遍规律,遵循高职教育专业应用学科发展的实践逻辑,总结高职教育专业应用学科发展的实践经验,加强对高职教育学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树立学科专业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

(二)融合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内生动力

内生动力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包括学校的宏观战略、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建设政策、具体措施等,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动力机制。世界一流学科的中国标准集合了一流的学者、学生、科研、声誉与服务于一体,显然,世界一流学科的标准涵盖了专业建设的内容,二者密不可分。学校发展过程中,政策是最强有力的资源,职业本科应向世界一流大学看齐,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政策方面进行调整,通过规划、引导、激励、监督等措施保持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动态平衡。根据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人才需求和社会发展方向,确定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特色、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形成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和课程体系;将一体共建的任务、目标、措施等纳入职业本科学科建设的战略规划中,将专业建设中的方案计划、团队建设、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教材建设等融入学科建设;同时还要强调本科教学的重要地位,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在政策上保持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有机统一与总体平衡,促进二者的协同共生。此外,在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实践基地、社会合作等方面,要搭建提升平台,促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互动互补、互相借鉴、互惠共赢,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以灵活多样的路径选择,为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奠定根基。

(三)成立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管理部门

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的支持与配合,正如一流学科评估要恪守“去利益化、去行政化、去功利化”三大原则,回归学科专业一体化本真,建立统一的、多层面相互配合与协作的管理部门,形成一套科学的、系统的管理运行机制。面向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亟需提升制度功能的协同性。创新职业本科管理机制,促进学科专业协同发展,建立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教学、研究和管理机制,实现学科与专业的互动与融合,促进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协调发展。具体而言,在教育行政层面,加强国务院行政部门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教处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在政策与资源投入等方面给予支持,推动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在宏观管理上的一体化;在学校管理层面,应加强学校学位规划办,研究生院、教务处、科研处、教研室等部门的配合协作,改变传统教学、科研两条线的管理模式,确立共同的管理部门,进一步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加强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统筹规划、定期举行例会沟通工作情况,促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资源信息及时共享,了解各自需求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

(四)完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通常包括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两方面。职业本科建立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评价机制首先要对外部评价机制予以改革,如大学综合排名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增加教学评价的内容,将社会评价、学生评价与同行评价相结合,制定更为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应改革学校考核评价制度,采取分类评价方式,重点关注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内部评价层面,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与类型采取不同的教师绩效评价,如教学型大学侧重教学任务评价、研究型大学侧重科研成果评价、教学研究型大学应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评价机制。由于教学准备的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相比科学研究,教学在成效上具有长期性和浅隐性的特点,所以职业本科应建立相应的教学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的内容、以研促教。职业本科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要重视企业、社会的评价,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坚持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相结合,促进教育教学、企业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逐步完善我国职业本科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职业本科教育制度构建的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J]. 瞿连贵;王丽;王瑞敏.大学教育科学,2023(02)

[2] 职业本科教育技术学科:学术意蕴、内涵要素与建设路径[J]. 李胜;徐国庆.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2(06)

[3] 职业本科教育的学科建设:大学职能的视角[J]. 李政.江苏高教,2022(03)

[4] 职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与体系建设[J]. 王学东;马晓琨.教育与职业,2022(05)

[5] 关于职业学科合法性的学术探讨[J]. 罗静.职业技术教育,2021(27)

[6] 论大学学科概念[J]. 别敦荣.中国高教研究,2019(09)

[7] 学科缺失:高职教育专业内涵发展之“短板”[J]. 游明伦.职教论坛,2018(09)

[8] “双一流”建设语境下的学科评估再造[J]. 翟亚军;王晴.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06)



附件列表:
地址:山东省淄博新区联通路西首         邮编:255314
Copyright©2011 淄博职业学院-信息化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后台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