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用户:【访客    身份:【来宾】  【登录】  网站首页     

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探究




摘要:围绕高职院校学生评价开展理论研究,主要包括教育价值观、学生评价内涵、评价思路、评价组成及教师的作用等方面,为同行业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评价
 
一、学生评价综述
学生评价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根据相应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察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是教育、引导和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手段[1]国内外有关学生评价的理念主要有两种:真实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后者是现阶段国内教育界所倡导的学生评价理念
真实性评价”一词最早是由威金斯( Grant Wiggins)在1989年提出的,不仅要考查学生获得了哪些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能力。设定一个与学生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作为学习任务,这种学习任务都是真实工作情景中的实际工作环节的再现,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考察学生[2]
多元化学生评价,其理论来源于多元智能理论,指由多种主体参与、依据多重评价标准、运用多种多样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结果进行判断和评定的活动。主要有以下特点:首先,评价主体多样化,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等。其次,采取多种方法,例如:开卷测试法、档案袋法、家访法、学生自评互评法等。再次,课程成绩仅是评价的一部分,还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第四,评价结果的反馈以描述性的解释为主。[3]
真实性评价与多元化评价的理念基本一致,比如:评价方法多种多样,评价内容全面等,可以把两者相结合具体运用到学生评价中。
二、高职学生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院校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但是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却不高。一方面用人单位缺乏大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大量毕业生就业难。针对这种矛盾,高职院校已开始从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队伍等方面进行了大幅度改革,但是对学生能产生重大的影响的学生评价却重视不够,仍侧重单一的课程评价,得不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因而,开展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反映学生整体能力的评价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1.注重专业能力评价忽视基本素养评价
从现有的高职院校学生评价看,人们普遍重视专业课程,对公共课重视不够,因而专业课多设为必修课、核心课程,而公共课很少设为核心课程,且公共课多开设成考查课,基本上是课程结束时,学生成绩全部合格。
2.注重课程评价忽视日常行为评价
现有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是以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评价为主,较少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尽管有的院校开展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但多是将其作为评奖学金的依据,并没将其作为引导学生发展的评价依据。
3.评价主体方法单一
在现有的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评价中,评价主体是以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为主,评价方法多是以理论考试为主,尽管有些课程也对技能进行考核,由于没有明确的技能考核标准、学生班级人数太多等原因,而无法落到实处。
三、高职学生评价改进
(一)评价思路
要想对高职学生总体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评价必须涵盖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不仅包含专业能力,也要包括个人综合素质。按照真实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理论,借鉴德国职业教育[4]对学生的评价模式,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特色,我们可把高职学生评价分为专业能力评价及基本素养评价。其中专业能力就是指学生的从业能力,即胜任岗位职业工作的能力,主要是业务技能;基本素养就是指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期间经过学习训练所必须具备的国家或学校要求的基本素养,属于公共素养或普适性素养,它与学生所学专业无关。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结合此文件内容,我们把基本素养分为:大学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信息处理能力、英语应用能力、数字运算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自我管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等。
(二)评价设计
1.专业能力评价[5]
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态度。具体地讲,专业知识是与具体职业活动任务相关的技术知识,是从事某一职业活动任务必须掌握的知识,是技能获得的基础和前提。专业技能是学生谋生的主要手段,是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活动任务所必需具备的操作技能。专业态度主要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就是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毕业证书,学生毕业就能上岗。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学历文凭主要反映学生学习的经历,是文化理论知识水平的证明。因而专业能力的评价原则上以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为主,以各种专业课程学习成绩达标为辅。
2.基本素养评价[6]
按照高职院校开设课程及学生学习活动规律,采用KPI关键要素方法确定了基本素养评价的主要内容,具体如下表。
表1 基本素养评价
基本素养划分
内容
大学文化素养
核心价值体系学习、专业教育、制度学习;
生活态度、参加社团和人文选修课情况
政治素养
思想政治知识、日常思想政治
法律素养
法律知识、日常守法表现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知识、日常职业道德表现
身心健康素养
身体和心理健康知识、军训情况、体育达标情况、体育锻炼习惯、心理训练习惯等
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技术知识、取得信息技术证书情况、日常信息技术应用习惯等
沟通协作能力
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知识掌握情况、取得普通话证书情况、说普通话习惯、日常参加学院活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情况等
自我管理学习能力
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制定情况、执行完成情况、课程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日常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
创新能力
创新课程成绩、创新项目、发表文章、获得专利等作为评价依据
就业创业能力
就业创业课成绩、职业规划、参加供需见面会、参加创业训练、制定就业推荐书等作为评价依据
四、学生评价对教师的要求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主体是教师,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评价理念的更新(如多元化评价),评价主体也变得多元化了。学生、学生家长、企业代表也逐渐参与到评价中来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还是起着主导作用。要保证学生评价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就必须提升教师的评价能力和责任。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与现代教学体系相匹配的评价方法的能力。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比如:课程内容的测试、标准参照测试、表现性评价、课程作业、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调查表等,教师需要熟悉每种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到教学中来。
其次,教师能够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开发评价方法。现有的评价方法不见得都适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开发新的评价方法,或者结合多种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
再次,无论是采取哪种评价方法,教师都需要能准确无误地解释、说明评价结果。任何评价都是有反馈的,对学生的评价也是如此,教师需要能明白无误地解释说明评价结果,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公信力。
第四,教师通过分析评价结果来分析学生个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成长,提升教学质量。
第五,教师能就评价结果与学生、家长、企业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评价结果需要有效地传递给利益相关者,否则评价结果就等于废弃。
五、结束语
目前围绕高职院校学生评价的研究比较薄弱,主要集中于专业能力评价的研究,系统评价较少,因而,缺乏对高职学生整体能力的整体思考和架构,不利于高职学生的综合发展。本文的探索研究希望能对高职院校学生评价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2]俎媛媛.美国真实性学生评价及其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7(3):20-22.
[3]赵春萍.学生评价多元化研究[D].郑州:河南师范大学,2011.
[4]王成荣.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2010(1):41-43.
[5]杨琼.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7.
[6]崔奎勇.高职学生基本素养评价体系探究[J].职业时空,2012(6):35-37.

 


附件列表:
地址:山东省淄博新区联通路西首         邮编:255314
Copyright©2011 淄博职业学院-信息化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后台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