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用户:【访客    身份:【来宾】  【登录】  网站首页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分阶段、协同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是在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分阶段、协同式”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高新技术正逐步向传统产业渗透,引起了传统产业的深刻变革。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各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工业电气自动化已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主导,因此,对人才特别是应用型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尤其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人才需求量更大。

虽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创新具备一定的基础,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已基本建立,但人才培养规格、机制和专业建设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较研究目前国内外BTEC模式、TAFE模式、双元制、订单式、双轨制、双证书制等典型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探索,充分挖掘学校在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潜力,研究全国层面的自动化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状况,制订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当前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的重要意义

1.解决了人才培养目标内涵不清晰的问题。已有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只概略性说明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和范围,缺少以规格精确的方式对目标内涵进行详细而清晰的定义。

2.解决了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培养不协调的问题。已有课程体系未能将典型工作项目有效融入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体系以课程实训为主,缺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综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多是以宣讲或授课方式进行,未能融入理论和实践教学全过程。

3.解决了教学模式与能力培养不适应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一体化教学相对欠缺;教学方法与手段多以课堂教学为主,缺少虚拟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应用较少。

4.解决了运行保障机制与人才培养不匹配的问题。现有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实践教学能力相对较差,兼职教师不稳定;现有的教学条件不完善,很难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明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依托淄博职业教育集团,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作用,结合专业调研成果,清晰定义了涵盖电工电子技术、PLC应用技术等六大知识领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三种能力,基本素质、职业素质等两大素质的人才培养规格。

其中,“六大知识领域”分别是:电工电子技术、PLC应用技术、传感器与测量技术、电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和电子产品制作技术。

“三种能力”是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是指掌握六大知识领域知识,在职业实践中灵活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是指自我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运用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社会能力是指责任意识、行为能力、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两大素质”是指: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其中,基本素质包含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行为。

2.创建“分阶段、协同式”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海信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星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60余家单位建设了稳定的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多年合作育人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创建了“分阶段、协同式”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将三年的人才培养过程分为5个阶段。这5个阶段分别为:

第1阶段是在第一学期完成。这个阶段主要以校内为主,企业参与的形式实施,共同完成大学英语、思想政治、身心健康等11门人文素养课程和电工电子技术、工厂供配电技术等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基本能力。

第2阶段是在第二学期前6周完成。这个阶段主要以企业为主,学校协同的形式实施,通过6周的企业工作岗位实践完成职业角色体验课程,重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为第3阶段的专项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第3阶段是在第二学期后12周至第四学期结束。这个阶段主要以校内为主,企业协作的形式实施,完成单片机应用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等12门职业能力课程和机械与电气制图、电子产品制作、电子创新设计等6门职业拓展课程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专项能力,逐步达到工业控制系统及设备的运行、维护维修岗位的需要。

第4阶段是在第五学期完成。这个阶段主要以企业为主,学校协同的形式实施,完成两门专业方向的职业能力选修课程,教师与学生参与企业生产过程,重点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对口岗位能力。

第5阶段是在第六学期完成。这个阶段主要以企业为主,学校协管的形式实施,结合就业岗位需求,完成顶岗实习课程,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

通过学校企业双主体协同实施教学,实现了“学习—实训—再学习—再实训—顶岗”人才培养途径(见图),满足了人才培养规格需求。http://10.0.2.89/download/1.jpg

3.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课证融通”为特征的课程体系

(1)构建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电工电子技术为基础,以PLC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为能力增进,以电机控制技术、电子产品设计制作、传感器与测量技术为提升,以校企共同开发的专业选修课为职业方向,融合维修电工(高级)等职业资格要求,构建“课证融通”为特征的职业能力课程体系,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加适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

(2)创建实践教学体系

在专业技能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强化专业技能、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创建了以课程设计为基础、以专业技能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提高,全面提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分梯次、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3)构建人文素养教育体系

以入学教育为起点、以思想政治和形式政策为基础、以身心健康为保障、以道德与法律为准绳构建基本素养课程;以数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等构架职业素养基础,实施职业规划教育不断线,素质教育的课内课外相结合,从认知、感知、内化到提升,逐步培育学生的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构建了三年培养不断线、融入理论与实践教学全过程的人文素养教育体系

(4)建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整合学校、行业企业和专家等多方资源,通过系统设计、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持续更新等方式,开发了以“行业信息库”、“专业信息库”、“课程资源库”、“素材资源库”、“竞赛资源库”、“职业培训库”等六类资源为核心,适合学校、企业、社会三方需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总量达到10797条,访问量1700余万次,极大地推动了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该资源库于2014年被教育部批准为资源库建设主持单位,教育部、财政部给予500万元资助。

(5)创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校内,投资1600余万元建立了实境化、开放式、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场所,每个实训室都按一体化教学要求进行布置,配备投影仪,全天候开放。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取项目导向、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创立了基于“现场教学与虚拟仿真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知识教学与能力培育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4.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我们不断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验实训内涵建设。一方面按照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双方共赢的原则,校企共建实境化、开放式、多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满足了“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顶岗实习管理实现了信息化和课程化。先后投入1600余万元建立了22个实验实训室;校企共建自动化控制实训室;引企业入驻校园,建立“校中厂”投资360余万元共建了SMT生产线,为山东浪潮集团、山东科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加工产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年收入达到160余万元,形成了以生产养实训,以项目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良好机制。另一方面我们通过深化校企融合,建立了多元化校外实习基地。一是建立了量大面广的专业实习基地65家,二是建立了紧密性产学合作教学基地16家,三是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型的产学研基地8家,在实践教学中做到了与企业的“五对接”,即:战略对接、管理对接、团队对接、技术对接、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组织实施和教学质量评价。同时,企业在我院设立奖学(教)金,对学习优秀生和家庭贫困生实施奖励和资助。

三、研究成效及推广应用

通过研究与实施,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得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1.学生就业质量和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一是学生数量增速快,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该专业在校生逐年增加,现已经达到1659人,毕业生连续五年一次就业率100%,专业对口率92%以上,上述数据均比全国示范院校相关专业比率要高。半年离岗率23%,比全国示范院校相关专业低20%。对母校满意度达到96%。2010年—2012年麦可思公司形成的毕业生社会需求和质量年度报告显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逐年提高,其中,2012届毕业生专业相关度达到93%,月工资平均达到2955元。见图所示。http://10.0.2.89/download/2.jpg

二是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显著增强,社会认可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近年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累计300余人次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等赛项,获得国家级赛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省级一等奖32项。学生“双证书”获取率100%。社会满意率96%以上。大量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在世界500强和上市公司就业,不少毕业生已成为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专家、骨干和领导,有的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年薪达到100万元以上。

2.取得了一批高层次物化成果

完成了专业调研报告、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报告等系列研究报告;开发了1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了20门专业课程标准;建成了2门国家精品课程、2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获批了国家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主持建设单位,教育部资助建设经费500万元;打造了由国家高层次特支计划人才、国家级教学名师曾照香教授引领的专兼结合的国家级教学团队;发表教改论文3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1篇;编写教材20余部,其中,5部教材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获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2项,发明专利4项;该专业被评为国家示范校央财支持重点建设专业和山东省品牌专业。本研究成果2014年被评为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推广应用效果好

该研究成果在校内外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按照“试点-总结-推广-再总结-全面推广-再反馈”的思路,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连续五届学生中实施,2200余名学生直接受益。目前已在我院其他专业中推广应用,年受益学生达16000余人。成果在全国相关院校及行业企业中得到了推广应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等20余所院校应用了本成果;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等200余所高校2100余人次来我院交流学习。

社会推广应用好。承办了全国(含山东省)师资培训、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国家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讨会等高层次活动20余次;成果融入到山东省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五年制教学指导方案任务中,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给予30万元资助;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牵头,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参与,联合组建了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2013年立项,山东省教育厅、财政厅给予600万元资助,现进行重点建设。依托海尔集团、浪潮集团、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在行业企业内进行应用推广;同时借助校企合作平台的作用,进行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先后为社会举办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等1万人次以上,开展社会技术服务年收入160余万元。

项目负责人多次受邀在第五届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成果展示会上以及全国学术会上重点发言,推广了专业人才培养经验,得到了与会专家和代表的一致好评;团队成员60余人次受邀在各种全国性会议和骨干教师培训会上重点发言,向全国相关专业教学和管理人员介绍、推广该研究成果和经验。比如:2010年教育部自动化技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研讨会,2011年全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新趋势骨干教师培训班,2013年全国高职院校在开放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研讨会等会议上都作了专题报告。

4.国家主流媒体对研究成果进行宣传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家主流媒体20余次报道了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改革工作情况。其中,《中国青年报》2014年5月19日以“淄博职业学院:创新实训室走出企业工程师”为题,报道了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王肃龙的工作事迹,由于工作突出,王肃龙工作不到一年就成为了企业的总工程师。

 

参考文献:

[1]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北京,远程教育杂志,2012(6).

[2]袁丽英.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知行思交融原理与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8).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王锡耀.创新型高职课堂教学设计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5).

[5]何应林.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考试周刊,2011(72).

[6]周应中.高职专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5).


附件列表:
地址:山东省淄博新区联通路西首         邮编:255314
Copyright©2011 淄博职业学院-信息化办公室 All Rights Reserved.后台登陆